汉产隐形眼镜原材料供应全球

来源:爱游戏app官网    发布时间:2024-10-29 01:03:34

  如果你正在佩戴一副全球知名厂商的隐形眼镜,有很大的可能性镜片中的视光学材料就来自于中国湖北。

  华诺森(武汉)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(下称“华诺森”)是多家全球隐形眼镜巨头的原料供应商,也是国内唯一一家高纯度视光学专用材料研发生产平台,公司研发出一种叫硅水凝胶的新型材料,获得了国内外众多专利,产品远销美国、德国、英国、日韩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。

  4月8日,记者在武汉光谷生物城一栋楼里看到,办公室里的工作人员寥寥无几,而在拐角过去的实验室里,不少穿着白大褂或是实验服的工作人员却格外忙碌。这里就是华诺森在武汉的研发中心。

  对于创始人张爱军而言,这倒是一个让他感到自然的状态。产品供不应求,销售人员不用忙碌地去电话或邮件推销;实验室科研人员不断尝试,每一次实验都让公司更优质的硅水凝胶材料更进一步。

  事实上,目前张爱军所创立的这家硅水凝胶原料集研发和生产的公司,是国内唯一一家有能力生产该原料的厂家。这源于张爱军对市场的准确判断。

  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,他从留美博士到辉瑞、葛兰素史克、惠氏等大型生物医药公司研发项目负责人,15年的时间里他从未间断过对国内的关注。

  “那时候经常把一些项目交给国内研究人员做,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效率非常慢。”张爱军认为,这也是促使他回国创业的一个原因,“要提高国内研发团队的效率,不是埋头实验室,要跟着市场节奏做产品”。

  2005年张爱军选择回国创业。原本从事生物医药行业的他,由于一个契机,开始步入隐形眼镜领域。

  2007年全球第二大隐形眼镜生产公司,拿到了产品生产许可执照,却因为找不到供应商供应原材料而不能将产品推向市场,这导致该公司的股价大幅下跌。

  几经辗转,该公司的技术主管找到了张爱军,希望他可以帮助研发出这种新型硅水凝胶原材料。三个月后,华诺森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了小样随后实现批量生产,挽救了该公司的危机。该公司的这款产品也被誉为“最舒适的隐形眼镜”,创造出了单个产品年销售达5亿美元的销售神话。

  华诺森完成国际一流硅水凝胶材料和配方的研发,成为国内唯一、国际领先的高纯度隐形眼镜原材料供应商,打破了几家世界巨头化学公司的垄断格局,成为专业的视光学材料供应商。

  七年过去,华诺森依旧是国内唯一一家,能稳定生产硅水凝胶这类新型原料的厂家,国内外订单纷沓而至。

  张爱军博士也成为光谷第三批“3551人才”计划中的一员,拿到的政府奖励投入到了公司建设中。

  2009年,华诺森在武汉成立研发和商务中心,在葛店开发区建立新厂房,扩大产能。张爱军称,华诺森的优点是它实现了产能上的突破,将视光学材料的生产做到了百公斤级乃至千公斤级。通常意义上,一公斤硅水凝胶原材料能够适用于生产2万片隐形眼镜。

  华诺森不仅在科学技术产品产业化进行了突破,在产品的创新与研发上也处于行业领头羊,其从事研发的人员占到总人数的70%。

  核心产品硅水凝胶已经开发到第三代,是在普通水凝胶的基础上增加了硅、氟等化学元素,组成了氧气和水的双通道,让氧气直接抵达角膜,配戴舒适方便。透氧量能够达到普通镜片的5-12倍,从而不但保护了角膜不受到损伤,更能延长佩戴时间。张爱军表示,用该企业来提供的硅水凝胶材料和配方,产出的隐形眼镜透气量能够达到200左右,能连续佩戴30天。

  “我们不能随随便便地把东西放在眼睛里”,在张爱军的理念里,研发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材料的均衡性和生物的相容性,让人们佩戴时不受任何刺激。华诺森严格依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,使用那些被医学证明是对人体无害的材料。

  目前,公司发展迅猛,已经研发出多种经过美国FDA验证的系列高端视光学材料,经国际一流客户反复考核及长期采购的多款硅水凝胶材料配方,凭借着创新的科学技术产品,华诺森的发展每年以超过30%的速度递增。去年出口额达到2000多万人民币。

  谈到公司未来,张爱军把目光瞄向了国内市场。他介绍,目前国外60%以上的隐形眼镜都是硅水凝胶镜片,而国内的隐形眼镜厂家还没有生产硅水凝胶镜片的技术,仍然在使用上世纪70年代市面上流行的水凝胶材质。

  “进口的一般水凝硅胶镜片售价达到200多,是成本的数十倍”。据资料显示,中国近视眼人数超过4亿,近视发生率33%,是世界中等水准的1.5倍,而预计未来十年,中国隐形眼镜市场将达到10%的上涨的速度。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。

  在张爱军看来,这正是华诺森未来的爆发点。未来,新型硅水凝胶市场会迅速扩张,完全替代水凝胶产品,并逐步覆盖传统硅水凝胶市场。“华诺森将在近两年打造出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硅水凝胶镜片”。

  “但不能蒙着眼睛,关着门自己在家里做。”张爱军清楚的认识到,要把华诺森,打造世界领先的视光学材料研发及生产平台,并完成从材料到配方再到半成品直至终端产品生产、销售,都需要与国际巨头合作,共同找到最好的材料,最好的结构,最好的技术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